手機收購
手機收購沒有什麼

時代的原因,手機收購oppo成立於2004年,2008年進入手機領域2011年開始做智慧手機。vivo 2009年全球註冊同樣是2011年開始進入智慧手機市場。

2011年是什麼時候?

大家還記得都教授麼?來自星星的你。韓流正火的幾年。

那個時候本質上中國的品牌普遍不自信的,當初雷總和紅衣大教主撕逼針對的點就是360手機用了國產屏。

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取一個更有國際化特性的名字,顯然更利於品牌發展。

其實不只是OV,包括華為,很多人覺得這個名字好,有遠見,一看就是根正苗紅,但在當時,也依然做出了類似的選擇,Mate和nova有正兒八經的中文名麼?

如果不是“華為”這兩個字已經被運營商業務打造成了金字招牌,說不定華為手機業務也會選一個更國際化的名字吧?

華為這個名字來自B端,華為在做手機的時候,這兩個字已經是知名品牌了,再去選新的名字得不償失。

實際上,華為這個名字在手機業務國際化過程中同樣遇到了很多的困難,對於歐美人來說,“huawei”這個發音太難了,幾乎可以說是災難。但因為華為介入手機的時候,運營商業務已經是國際巨頭了,而當年做運營商業務時候,名字不重要,只是個符號而已,這和C端業務是不同的,所以也就硬著頭皮上了。

而OV,這兩家本質是BBK孵化出來的品牌,而不是步步高本身,而且相較於華為這樣一箇中性的名字,步步高過於兒童化了。

實際上,直到2018年中美貿易戰展開之前,國際化依然是優勢而不是劣勢,OV從15年開始迅速崛起,國際化的名字+韓流明星代言所打造出來的國際品牌形象,顯然是助力而不是劣勢。

等到18年之後,中國快速崛起帶來的民族自信心的快速崛起,在美帝制裁下,又得到了質變級別的昇華。

這是最初無法預料的。

但到了這個時候,OV已經花了足夠大的精力去打造自己的品牌,這個時候改名字成本太大了。

實際上,不只是OV沒有能讓人記住的本土化的名字,很多的大企業最初的名字都挺隨意的,比如蘋果,如果說從一家頂級巨頭級別的公司角度去思考,這個顯然過於隨意了。又比如小米,如果雷總在11年就預料到了小米十年後最核心的戰略目標是高階化,他大概率不會取這個名字吧?

相反的案例是真我,realme在回國之初主打的品牌是“realme”,之後有一段時間是“realme”和“真我”並存,現在主推的基本都是真我了。

因為真我在國內還沒有成長到巨頭級別,還有選擇的空間,但即便如此,中途改主推品牌名依然是有後遺症的。

以及,名字本質上其實只是一個符號,好的名字當然有助於傳播和使用者記憶,但當你自身足夠強大的時候,名字本身就能夠被賦予新的使用者認知。

比如,我現在創辦一家手機公司,叫香蕉,你覺得如何?

是不是很LOW?

但蘋果和香蕉有本質區別麼?

你現在覺得蘋果的名字好聽,不是“蘋果”這兩個字好聽,而是單純蘋果足夠牛逼到賦予這兩個字以全新的認同感而已。

又比如iPhone,是不是很時尚?

可這個名字其實就是“我的手機”,你還覺得洋氣麼?

以及,國際產品在中國化的時候,也會遇到相同的問題,典型的如諾基亞和摩托羅拉,這倆名字你說好記憶麼?

從中文的角度出發,這都不是好名字。

手機收購